陶瓷进化史02丨中国古代陶瓷之彩陶、黑陶 |
---|
发布时间:2023-06-27() 来源:百家号 作者:青山学舍 阅读:3152 |
陶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期晚期,到了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到4000年前左右,制陶成为了原始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有裴李岗、磁山、河姆渡、大溪、仰韶、大汶口、崧泽、良渚、马家窑、龙山、二里头、寺洼等。 |
不断创新 非遗添彩 |
发布时间:2023-06-05() 来源:百家号 作者:中工网 阅读:2869 |
走进彩窑制作车间,千姿百态的陶坯映入眼帘:打太极的熊猫,憨态可掬的仕女……唐三彩技艺传承人张毅鹏穿好工作服,用笔蘸取颜料,为陶坯涂染上瑰丽浓艳的釉色。随后,陶坯被送入窑内,高温烘制下,作品表面的色釉交融浸润,不久后,一批色彩明丽、俏皮灵动的唐三彩成品便出炉了。 |
新石器时代绚丽的霞光——马家窑彩陶罐 |
发布时间:2023-05-15() 来源:百家号 作者:佳诚文化艺术 阅读:2963 |
看到这个造型规整,比例均衡,绘画线条旋转多变、流动飞扬,表面光滑,透出素净拙朴之美的橙黄色大罐,不禁惊叹,在远古时代,没有尺寸规矩,没有美术概念,人们是如何创制出如此美得无与伦比的陶器的? |
马家窑文化遗址的发现与研究 |
发布时间:2023-05-05() 来源:百家号 作者:啰哩吧嗦观天下 阅读:3152 |
马家窑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从一开始就与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
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艺术的繁盛——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 |
发布时间:2023-04-18() 来源:百家号 作者:书声文史 阅读:3238 |
马家窑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省临洪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5300—4050年气分为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100—4700年)、半山类型(距今约4600—4300年),马厂类型(距今约4200—4000年)三个相延发展的类型。马家窑文化以彩陶著称于世,彩陶的数量众多,器形丰富,图案精丽,花纹繁复,把中国彩陶艺术推向了巅峰。 |
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艺术的繁盛——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 |
发布时间:2023-02-27() 来源:百家号 作者:书声文史 阅读:3020 |
马家窑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省临洪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5300—4050年气分为马家窑类型(距今约5100—4700年)、半山类型(距今约4600—4300年),马厂类型(距今约4200—4000年)三个相延发展的类型。 |
历代红釉瓷「十窑九不成」,为何却又代代不绝? |
发布时间:2023-02-06() 来源:百家号 作者:域鉴 阅读:2725 |
红釉起源可追溯到北宋初年,北宋时期的钧瓷开创了以铜为呈色剂烧制红釉的先河。红釉有很多种样式,比如矾红、胭脂水、郎窑红、祭红、珊瑚红等,色泽鲜艳,外表光滑明亮,是色釉瓷中种类最多的一个大项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下~ |
“十有临夏”之遗迹:多种文化类型因“首发”而命名 |
发布时间:2022-12-26() 来源:百家号 作者:中国新闻网 阅读:2810 |
从一般遗址点到世界级遗址点共计829处,4.6万件馆藏文物。作为中国史前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地址之一的甘肃临夏来说,比这更为耀眼“资历”,便是马家窑文化边家林类型、半山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姬家川类型、张家嘴类型、唐汪式等多种文化类型都因在当地首次发现而命名。 |
河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为何多网纹? |
发布时间:2022-12-19() 来源:新浪网 作者:俗人俗事不俗生活 阅读:2691 |
基本信息:高28.8厘米,口径13.0厘米,腹径28.7厘米,底经12.5厘米。橙黄色泥质陶,侈口,微卷唇,直颈,扁鼓腹,平底。通体绘黑彩。口部为变体叶纹,颈肩部为弦纹,上腹部为网格纹、圆圈内填十字圆点纹 |
“中国画”的神秘起源——马家窑彩陶! |
发布时间:2022-12-12() 来源:澎湃政务号 作者:看临洮 阅读:2857 |
在海淀坦博丝路文明艺术馆中,藏有一件精美的彩陶,这是一件典型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件藏品。 马家窑彩陶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姿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考古冷知识-最早的人类及其文化 |
发布时间:2022-12-05() 来源:搜狐网 作者:知识汪洋 阅读:2837 |
考古发现证明,至少在180万年以前,在中国的大地上就已有了人类的足迹,其时正是地质史上的更新世早期龙川冰期以后的一个时期。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彩陶,为何与黑海的彩陶“撞衫”? |
发布时间:2022-11-28() 来源:光明网 作者:新华社 阅读:2711 |
黄河上游,洮河岸边,冬日里的小山村马家窑宁静安详。5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用脚下的泥土,将人类史前彩陶艺术推向高峰。近百年前,伴随考古学家的脚步,马家窑文化石破天惊。从此,一批批中外考古学家纷至沓来,孜孜以求于文明的“基因测序”。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中华文明探源·何以中国|科技考古:勾勒古代中国的历史细节 |
发布时间:2022-11-21() 来源:百家号 作者:政协君 阅读:2686 |
过去的十年,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有序开展。在对中华文明起源的不停追寻中,考古人实证了中华文明脉络,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的历史画卷展现于世。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甘肃、青海也正是流行蛙纹的马家窑文化彩陶聚集地 |
发布时间:2022-11-14() 来源:百家号 作者:斜月半窗还少睡 阅读:2606 |
它们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动物,有冬眠的习性,冬天钻进泥土,如同死去一般,次年春天复苏,如同重新获得生命。这在原始人眼中必定具有神秘甚至神圣的意味(图48),这可能是它们被崇拜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祈求死去的亲人也能像青蛙一样重新获得生命。联系到战国时期流行的嫦娥奔月传说和汉代普遍流行的西王母信仰,蟾蛤都有象征不死的意义。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彩陶之魂,从仰韶到马家窑 |
发布时间:2022-11-07()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看临洮 阅读:2586 |
1923年6月,在距离临洮县城以南10公里的洮河西岸马家窑村,发现了大量彩陶器皿。这些彩陶产生于距今约5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与万里之外的仰韶村发现的彩陶一脉相承,并被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黄河博物馆,馆藏马家窑文化彩陶!表现先民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 |
发布时间:2022-10-31() 来源:百家号 作者:大咖la畅游博物馆 阅读:2592 |
双耳回型纹罐。黄河博物馆藏。高9.5厘米,口径9.1厘米,底径5厘米。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两条窄条纹饰环绕口沿内侧,其下再绘制一圈短小竖带纹。颈部以下绘制回形纹饰。回形纹饰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主要装饰图案之一。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中国世界古文化:马家窑文化——中国绘画艺术的根源 |
发布时间:2022-09-05() 来源:百家号 作者:聪聪谈历史 阅读:2687 |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该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传承文化之根——马家窑创造此生最好的作品 |
发布时间:2022-08-22() 来源:百家号 作者:黑河校蔚 阅读:2552 |
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发现一处远古文化遗址,定名为仰韶文化马家窑期,在当地发掘了大量的上古时代代表华夏文化的彩陶器皿。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马家窑彩陶如何鉴别? |
发布时间:2022-08-01() 来源:百家号 作者:环球网 阅读:2633 |
马家窑文化,是存在于约公元前3300年到2100年间甘肃西部、青海东部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它创造了辉煌的彩陶文化,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由于这些遗址与文物于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因此而得名马家窑文化,这里实际上是马家窑彩陶文化遗址。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从大地湾彩陶到马家窑文化 |
发布时间:2022-07-25() 来源:百家号 作者:亚游国际AG 阅读:2558 |
说到陶瓷艺术就不得不说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所以被称之为母亲河,是因为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几乎所有中华民族的艺术和文明都与黄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陶瓷艺术也是从这里开始,在黄河流域发现的陶器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审美要求,陶器上有着漂亮的纹络 |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彩陶鉴定马家窑彩陶文化马家窑彩陶研究彩陶收藏 |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