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考古冷知识-最早的人类及其文化

考古发现证明,至少在180万年以前,在中国的大地上就已有了人类的足迹,其时正是地质史上的更新世早期龙川冰期以后的一个时期。

西侯度文化西侯度在山西省南部芮城县西北隅的中条山阳坡,黄河从西边和南边绕过。在村后的人疙瘩北坡,有广泛分布的河湖相砂砾薄层和交错砂层,其中发现了一批石制品、有切割痕迹的鹿角、烧骨和大量动物化石。

石制品共32件,原料主要为各色石英岩,也有少量的脉石英和火山岩。

石制品的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从石核和石片来看,打制的技术虽比较原始,但已有多种方法,包括锤击法、砸击法和碰砧法,这都是我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常用的几种方法。石器种类已初步有所分化,可大致分为单页或双面的砍斫器、凹刃、直刃或圆刃的刮削器和三棱大尖状器等。这些石器大多为石片加工而成,且以单面加工者为主。它们是直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批石器。

与石器共存的一些遗物中有带切割或刮削痕迹的鹿角,也有烧过的动物骨骼、角和牙齿,许多动物的头骨被砸碎。说明当时的人们猎取动物后,曾经肢解、烧烤,乃至砸开脑髓果腹,食余的碎骨随地抛弃,而长角则被加工为某种器具。

共存的动物化石种类颇多,主要有鸵鸟、大河狸、刺猬、兔、纳玛象、李氏野猪、双叉麋鹿、晋南麋鹿、山西轴鹿、平额象、鼠狗、山西披毛犀、古板齿犀、三门马、三趾马、古中国野牛、粗壮丽牛、步氏羚羊和步氏鹿等。其中绝属的占47%,绝种的占100%,并且有古老的种如步氏羚羊等,因而被定为更新世早期的西侯度组。根据古地磁法的测定,西侯度组的年代约为距今180万年。

元谋人及其文化

如果说西侯度只发现人类的文化遗物而没有发现人类自身的遗骸的话,那么在云南元谋上那蚌则是两者兼有的一处遗址。

上那蚌在云南北部元谋盆地的东缘,是一个由棕褐色粘土组成的小山丘,四周为冲沟所包围,南边有那蚌河流入金沙江的支流龙川江。在那里曾发现两颗人牙化石、石制品、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烧骨和大量动物化石。出上层位在元谋阶第四段下部的第廿五层,属更新世早期。据古地磁测量距今170万年左右。据说在这一层的下部更早的地层中也还发现有文化遗物。

两颗牙齿化石属同一个体的上中门齿,石化程度很深,并呈现浅灰白色。其形体粗壮硕大。磨蚀程度不高,切缘刚露出齿质,可能属于青年男性个体。这两颗牙齿的特征是齿冠基部肿厚,底结节发达,呈圆丘状隆起,有发达的指状突,舌面有铲形舌窝。基本形态同北京直立人较接近俪又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应为早期直立人或是由南方古猿纤细型向直立人过渡的一种形态,被命名为元谋直立人(Homoerectusyuanmounesis)。

石制品主要为石英岩打制的刮削器,也有尖状器和石片。主要用锤击法制成,加工方法粗糙。

化石产地中发现有许多哺乳动物肢骨碎片,有的碎片上有明显的人工切削等痕迹。伴随这些骨片还有一些烧骨和大量炭屑,看来元谋人和西侯度文化的主人一样都已懂得用火了。

元谋人化石产地中发现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中有云南马、爪蹄兽、野猪、水牛、纤细原始鹿、剑齿象、豪储、竹鼠、鬣狗、斯氏水鹿、云南水鹿、山西轴鹿、最后枝角鹿等,其中以食草类动物为主。对植物孢粉的研究表明,松属占三分之一,桤木属占13%,草本植物则占40%,其中有禾本科、藜科和艾属等草甸植物。表明当时的自然环境是气候温和,呈森林——草原景观。阳原小长梁的石器河北阳原小长粱的石器发现于历来被认为是华北更新世早期标准地层泥河湾组中。原料以燧石为主,也有脉石英、石英岩和水晶。制法有锤击法和砸击法,不少石片未经加工即直接使用,上面有清晰的使用痕迹。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形体普遍较小,个别器物似较进步。由于小长梁出石器的地层较厚,跨越的时间较长,遗物中也可能有较晚的成份。与小长梁石器伴生的动物有鬣狗、三门马、三趾马、腔齿犀、古菱卤象、羚羊、牛类和鹿类等,多系已绝灭的动物,年代应为更新世早期。

继小长梁石器地点发现之后,1981年又在泥河湾对岸东谷地西北侧发现了一处面积极大、遗物十分丰富的石器地点。该处属湖相堆积,石器发现于距地表约40米深处的灰绿色砂质粘土和黄绿色粉砂互层靠下部的粘上层中,下与侏罗纪砾石不鳖合接触。据古地磁测定距今约100万年,可能属更新世早期到中期的交接点上。

在东谷坨发现的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和许多废弃的碎屑,石器中以刮削器最多,类型也很复杂,还有不少尖状器,砍砸器甚少。总体特征是个体较小,加工精细,并己分出明确的类型,显然不是最早的石器。与同时或稍早的石器相比,明显不同于西侯度和元谋上那蚌者,而与附近的小长梁石器十分相近。鉴于东谷坨石器最为丰富,故有人称之为东谷坨文化。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搜狐网) 作者(知识汪洋) 阅读()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