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新石器时代绚丽的霞光——马家窑彩陶罐

看到这个造型规整,比例均衡,绘画线条旋转多变、流动飞扬,表面光滑,透出素净拙朴之美的橙黄色大罐,不禁惊叹,在远古时代,没有尺寸规矩,没有美术概念,人们是如何创制出如此美得无与伦比的陶器的?

观摩马家窑彩陶上的纹饰,犹如跌进了一幅远古时代的画卷。此罐唇口,颈沿下饰一弦纹和一对锯齿状带孔耳;直颈,颈部饰二层“山”形图案;阔肩,肩部饰红色、黑色弦纹,犹如女子项上华美的璎珞;上腹部饰间饰网格纹、树叶纹几何图形,非常协调地组成一个统一体;腹中有一对称耳,应是提罐时穿绳固定用;中下腹逐渐下收,平底;中下腹部饰漩涡纹,每个大漩涡纹都围绕其中一个点旋转,每组漩涡纹各以同心圆为主体,尾随大弧线纹,构成后浪推前浪的卷浪式,前呼后应中浑然一体,形成循环往复的旋转感,显示出浩大壮阔的情思,体现马家窑区先民傍水而居,心胸辽阔的生存气息。漩涡纹是马家窑彩陶的一大特点,如太极图一般,让人联想到先民于自然中顺势而为,适者生存的生活态度,是先人凭借内心的感知对世界所做的简相描述。马家窑彩陶的图案之多样,题材之丰富,花纹之精美,构思之灵妙,是史前任何一种远古文化不可比拟的。她丰富多姿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朴、大气、浑厚的艺术风格。马家窑彩陶以毛笔作为绘画工具、以线条作为造型手段,奠定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基础与以线描为特征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国工笔画和写意画的源头。

马家窑彩陶上的纹饰色彩斑斓绚丽,历经几千年不褪色,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经过检验测定,红彩中的显色元素是铁(Fe),显色物相为氧化铁(Fe2O3)。那时的人们已经发现了自然界中含有赤铁矿的赭石和含铁量很高的红黏土,这些材料不仅多见而且还很容易获取,所以红彩就成为当时使用最多的色彩。黑彩中的显色元素是铁(Fe)和锰(Mn),显色物相为氧化铁(Fe3O4),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磁铁矿和黑锰矿。黑锰矿高温烧过后颜色较黑,磁铁矿则偏蓝,当时的制陶工匠已经熟练掌握了含锰、铁两种元素的矿石混合后的性质和在烧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他们会根据彩绘的需要,调配矿石的混合浓度,这就是马家窑彩陶黑彩漆黑发亮的原因。可见,当时人们对矿物颜料的掌握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烧制陶器窑温至少需要600℃,说明当时火窑已经形成集体化、专业化的烧制流程,是先民群体生活和合作劳动的有力见证。

陶器的存在对当时的先民很重要,是储存谷物、作物、水的重要器具。陶器上的装饰还成为先民想象外在世界,表达跟周遭社会关系的重要媒介,形成一种绘画艺术,愉悦身心,积淀生命意识,使艺术与人性实现完美的统一,悦己、悦人、悦神。马家窑文化如同新石器时代一道绚丽的霞光,折射出远古先民的多项成就,一件件精美的彩陶从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和艺术学等多方面向世人诉说着远古的历史,展示着先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了一条通往远古文化源头的通道。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百家号) 作者(佳诚文化艺术)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