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4650年前的马家窑彩陶上考古学者发现较成熟文字 |
---|
发布时间:2011-11-16() 来源: 作者: 阅读:1548 |
本报讯 日前,考古学者在距今4650年前的马家窑彩陶上发现了较为成熟的文字——“巫”字,从而将“巫”字的产生年代向前推进了1000年,同时发现是用毛笔写的字,被称为是我国最早的书法创作活动。甘肃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志安的这个发现,在国内考古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马家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以其绚丽繁缛的马家窑彩陶著称于世。 |
马家窑文化彩陶上发现中国最早可释读文字——王志安 |
发布时间:2011-09-04() 来源: 作者: 阅读:2870 |
探索汉字的起源是中国学术界尚待完成的艰巨任务,一般认为在殷商甲骨文之前,最接近成熟文字、数量最多的刻画符号应该是陶文。目前出土的史前陶文资料已经不少,但它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多为单个的符号。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晚期,已出土的陶文以大地湾陶文为最早,大约在距今7800--4800年之间。 |
中国文物报发表会长王志安最新学术文章 |
发布时间:2011-09-04() 来源: 作者: 阅读:1624 |
马家窑文化彩陶上发现中国最早可释读文字——探索汉字的起源是中国学术界尚待完成的艰巨任务,一般认为在殷商甲骨文之前,最接近成熟文字、数量最多的刻画符号应该是陶文。 |
从民间研究走向学术殿堂 |
发布时间:2011-06-11() 来源: 作者: 阅读:1529 |
日前,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成立。 这意味着马家窑文化研究这一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学术课题,从民间走向了神圣的学术殿堂;这更意味着马家窑文化研究从分散的自发性研究,走向了有组织、有主题、有方向的自觉性、科学性研究。 |
【会长报道】甘肃日报对会长的报道 |
发布时间:2011-04-10() 来源: 作者: 阅读:1864 |
以彩陶为代表的马家窑文化;距今已有四、五千年,但其神奇辉煌的艺术魅力至今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今天,在拥有马家窑文化遗址的临洮,年逾六旬的王志安坚守着这片土地,痴迷于那些无一字一文的陶罐。在他眼里,那些或完整或残缺的彩陶,生命依旧,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默默述说着数千年前得波澜壮阔。 |
【会长诗词】功在承传,贵在创新——读《 槐园诗草》延及其他 |
发布时间:2011-01-21() 来源: 作者: 阅读:2592 |
王志安是我的乡友,我们结识已近20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他从创建“临宝斋”书画社起步,由书到画、从现代文化到古文化、从临洮到兰州,到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进行书画和马家窑文化的学习、交流和传播工作,可谓螺旋式上升,一步一个脚印。不久前他又拿出一部容量可观的《志安诗草》,将古体、新体诗几百首集于一册,准备公开出版。它给人一个感觉,志安不仅是书法家、画家、社会活动家、还是诗人,他将诗书画融为一身了,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阅历中一个不小的“飞跃”,一种可喜可贺的现象,也是他本人和临洮乡友的光荣。 |
【会长诗词】功在承传,贵在创新——读《 槐园诗草》延及其他 |
发布时间:2011-01-21() 来源: 作者: 阅读:2541 |
王志安是我的乡友,我们结识已近20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他从创建“临宝斋”书画社起步,由书到画、从现代文化到古文化、从临洮到兰州,到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进行书画和马家窑文化的学习、交流和传播工作,可谓螺旋式上升,一步一个脚印。不久前他又拿出一部容量可观的《志安诗草》, |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