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彩陶博物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彩陶博物馆 > 学术交流

王仁湘:黄河流域史前彩陶之路系由陇原东传中原

资料图:考古学家王仁湘研究员做白陶研究相关学术报告。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史前彩陶经考古研究确证本土起源之后,出土大量精美彩陶的甘青地区彩陶文化,是由中原传播而来还是当地起源发展形成?对此学界长期以来颇具争议,也备受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在众多遗址上发现发掘彩陶、修复研究彩陶、描绘大量彩陶纹饰已有30多年,他最新系统研究提出,目前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甘青地区彩陶文化堪称仰韶文化正源,具有完整的起源与发展序列而一脉相承,研究表明甘青地区从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到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始终处在一个文化高地,是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源泉。

他强调,彩陶源头的认识改变了,彩陶之路需要重新理解。“我们完全可以摒弃传统的认知,彩陶不存在由中原出发到甘青的传播途径,而这种传播正好是反向途径,是由陇原进入陕豫晋鄂,再向东进入鲁南苏北,向北入辽西,向南过两湖”。

出土精美彩陶器物展示。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彩陶线索明确

王仁湘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说,中国考古学在史前彩陶发现之初,就将彩陶源起与彩陶之路的探索列为重要课题。中国史前彩陶分布地域很广,南北东西都有发现,彩陶艺术传统特别是黄河彩陶从何处起源,“是一个必答问题,也是一个不容易解答的问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界在甘肃及邻近的青海东部地区新发现大量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同时也进行一些发掘工作,为探索马家窑文化及彩陶的来源进行深入研究。考古学家夏鼐命名的马家窑文化,后来一些研究者常常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但并不能等同于起先发现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

关于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关系,体现在彩陶上的线索非常明确:考古学家石兴邦、严文明都认为,马家窑文化彩陶受到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影响,其源起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有关。这在后来发掘甘肃秦安大地湾、天水师赵村与西山坪、武山傅家门等遗址上,不仅地层证据确认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早晚关系,出土大量彩陶也为追寻彩陶的源头找到线索。

庙底沟遗址出土精美彩陶器物展示介绍。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甘青史前彩陶具有完整起源与发展序列

王仁湘指出,甘肃境内既有仰韶早中期半坡和庙底沟文化分布,又有仰韶晚期文化发现,在青海东部也有仰韶中晚期文化遗存发现。这些发现可以为彩陶繁荣时期的兴起做出一个基本判断,即甘肃及青海东部地区在6000年前就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来源应当就在这个本土区域,应当就是仰韶时期的庙底沟文化。

随着田野考古的深入,后来又在陇东发现更早的前仰韶文化彩陶,这些具有初始特征的彩陶将甘肃及以西邻近地区彩陶起源的年代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同时,已有发现完全能证实甘青史前彩陶具有完整的起源与发展序列,这样的序列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区域都没有见到,因此,甘青地区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原始艺术生长的典型区域。

他说,甘肃及邻近区域的彩陶,距今7000年以前起源于陇东至关中西部边缘一带,经过半坡和庙底沟文化时期的提升发展,到马家窑文化时期进入繁荣发展阶段。自仰韶文化晚期即大地湾四期文化(石岭下类型)开始,甘肃史前彩陶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进入马家窑文化时期,彩陶的地域特色彰显,形成独特的纹饰发展演变体系。

观众拍摄展示的精美彩陶盆。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仰韶文化正源要到甘青地区寻找

目前,与彩陶来源相关的讨论,还有关于庙底沟文化的来源研究,也存有明显疑问。“这个问题现在并没有真正解决,有说庙底沟文化起自关中,也有说起自晋南豫西,为何不会是起自甘肃?关于半坡与庙底沟文化关系讨论的焦点,则是庙底沟文化从何而来?是传统所说的来自半坡文化还是其他?”

王仁湘表示,他2003年发表《仰韶文化渊源研究检视》就提出,半坡人的传统显然来自干旱的黄土高原,这传统很让人怀疑可能生长在甘肃青海地区,仰韶文化的正源,似乎要从关中以西的地区去寻找。后续发表《秦安大地湾遗址彩陶研究》讨论甘青彩陶的序列,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明确提出要到甘青寻找仰韶文化的正源。

就地理位置而言,秦安大地湾遗址是处在西北与中原文化带的边界,它地处西北,但更邻近中原。在这样一个特别的位置,大地湾及其邻近的一批遗址显示出一种纽带作用,它们既联结着中原文化,又发展起本区域特色。可以确信,至少自前仰韶文化时期开始,邻近中原的西北区域与中原特别是关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已经属于同一系统。到了半坡和庙底沟文化时期,这种一体化态势得到延续,只是在庙底沟文化以后,情形才开始有所改变,西北地区迎来自己更加繁荣的彩陶时代。

出土精美彩陶器物展示。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王仁湘强调,“过去我们都认为,马家窑彩陶是从仰韶彩陶发展而来的,这个认识没有问题,但是发展演变的路径推断并不非常准确。提到马家窑的源头,都认为是从豫陕晋传播到这里的仰韶文化,其实并非这样,这里本来就有仰韶分布”。

甘青地区彩陶传统本来就有并一脉相承发展下来,从大地湾出现彩陶到仰韶、马家窑有完整链条,其主体用不着由别的传播途径得来,当地彩陶发展最繁荣、传统延续最久,是中国史前彩陶的一个重要中心区。

他指出,中原地区仰韶之后彩陶文化就衰落、没有了,彩陶研究应该更加重视甘青地区的研究,关注其在华夏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研究表明,甘青地区陇原那一块文化高地,是中国黄河流域彩陶文化的源泉。

考古学家讲座时介绍甘肃大地湾遗址出土精美彩陶器物。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陇原地区可能是仰韶文化“大本营”

王仁湘说,近来因为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主要揭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晚期一座聚落的新发现,又让学界重新审视甘青地区彩陶源流。他认同考古同行李新伟研究员的“天水大地湾遗址前仰韶时期的大地湾一期文化表明,陇原和关中盆地一样,是孕育仰韶文化的核心地带。圪垯川特征鲜明的半坡类型晚期彩陶,再次证明,陇原地区是完成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转变及庙底沟风格彩陶广泛传播的策源地”的观点。他还特别指出,与圪垯川共在的仰韶遗址在不大的范围内已发现近千处之多,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占到近半数,“这是什么概念?这表明那里可能是仰韶的‘大本营’”。

王仁湘称,考古领域这些旧的和新的发现完全颠覆了对仰韶文化及黄河流域彩陶起源传播的传统认知,他在即将出版的学术专著《丝路彩陶》序文中作出判断认为:始源于渭河上游的彩陶文化,向东、北、南传播,对黄河中下游,中国北方大部,包括长江流域的部分区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黄河流域彩陶文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后,传播至河西走廊西去的彩陶文化,继而西传进入天山地区并绵延了近两千年。汉代以后,伊犁河下游西天山地区的巴尔喀什河以东以南,中亚的七河地区、费尔干纳盆地,被称为所谓塞-乌孙文化中,亦见有东来彩陶文化的孑遗。

他表示,中国西北地区彩陶自渭水陇山的白家村文化开始,到西天山伊犁河下游终止,前后跨越5000多年历史,在如此大时空范围绵延的彩陶文化,对中国史前史、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完)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作者()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