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见证早期中国的对外交流

距今5000多年的马家窑文化见证了早期中国的对外交流。近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召开的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上,多位学者围绕这一观点阐述了最新研究成果。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文化高地之一。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首先对甘肃马家窑遗址进行了调查,并将其称为“甘肃仰韶文化”。20世纪40年代,中国考古学专家夏鼐在马家窑遗址开展调查,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后将其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彩陶,是马家窑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浓亮如漆的黑彩、红彩、白彩,绘制在橙黄色的陶底上,形成灵动的水波纹、漩涡纹、网格纹。罐、壶、盆等丰富的器形和光滑细腻的外表,让马家窑彩陶更多了几分优雅。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介绍,马家窑文化早期由河湟流域中心区向西、向南发展,曾南传至四川北部,对后来的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产生影响。中晚期则往北、向西传播,曾发展至新疆东部。

“此外,马家窑文化在早期中国的对外交流中也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说。

韩建业说,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5000年不中断,除了自身有强大传统外,还在于不断与周边地区进行交往融合。马家窑文化经新疆传至中亚,源自中国的粟黍也随之向西传播。中亚的锯齿纹等纹饰出现在马家窑彩陶上,来自西方的绵羊、黄牛也在马家窑文化的区域中被发现。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汤惠生说,从纹饰、器形等可以看出马家窑文化与印度哈拉帕文化的交流互动,它们都在彩陶上绘有菱格纹、三角纹等。远隔千里的两种文化在器物盖子形态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前有学者认为,分布在黑海西部和北部的库库特尼—特里波利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在彩陶纹饰和器形上高度相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撰文称,两种文化是欧亚大陆两端史前农业文明的代表,几乎同时兴起、同时衰落。在彩陶中,它们常运用弧线三角和平行斜线的组合,也都做陶塑人头像。

近年来,为了深化马家窑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当地建设主题博物馆、组织学术研讨会。随着环境、科技、材料等学科介入考古领域,马家窑文化中蕴含的远古密码正在逐渐明晰。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百家号) 作者(新华社) 阅读()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