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张雁林:对话马家窑

第一次见你,是一条缓缓而上的山路,淹没在荒草里的马家窑村遗址和标识牌。这座山,是你吗?

黄土,高坡,山丘,沟壑,这是定西的高原,是甘肃黄土高原的一段,是你朴实无华的脸。谁也不知道,就在你的山头,铺垫着一层层数以千万计的陶片陶罐。你,是鸿蒙开辟初期诞生的神话和故事,足以让那个没有文字的年代陶醉!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原始狩猎篝火舞蹈的时候,有一个小孩用泥巴捏了一个小陶罐,丢进火里……第二天,火灭了,坚硬的红褐色的小陶罐出现了。从此,受到启发的原始人,用你土塬上的褐土,你的泉水,你的天火,烧出了一个个精美的陶,罐,壶……惊艳了天下!

研究华夏的史前文化,马家窑,是一个重要的符号。我们都想知道,一个山头,到底发生过什么?是母系氏族的威严?还是父系氏族的包容?马家窑文化……这个名字,从地方老农的嘴里清楚地说出来的时候,我感到了他们的自豪,以及自己对历史认知的无知。

这里的土,是红褐色,黄、红镶嵌。性粘、绵、稠,杂石少,是治陶的上料。这些土,染红了马家窑整个的山地。远远望去,好像黄土地上女人的头巾,洒落在山峁峁上了。多年以后,依旧那么艳丽诱人!

问一下土居的人,你们是不是那些远古制陶人的后裔?他们摇摇头……山上山下的村落,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不见窑,不见手艺人,不见烧陶的烟火。我问他们的制陶术?他们茫然失措……可是,这里的水与火,歌与舞台,土与泥,却在告诉我不为人知的密码……

制陶,需要水。山头上,看不到水源。山脚下,却有一条乳黄色的小溪水,轻轻地流淌。当地人说,这叫“蓝水”。常年不干涸。可以想象,一所陶瓷工场,正在指靠一条小溪水,背上山去,加工精致的陶罐……这点,有点陶器的氛围了。

谁知道呢,这里厚厚的土层,埋满了有彩纹陶片、无彩的陶片,动物牙齿的化石……不经意之间,探露出头来,给后人几分意外和惊讶——这些符号,成为华夏文明的源头重要的文物和见证:

陶罐上,马家窑原始人狩猎的场景,在这个沉寂的时候,总会再现出吼声和喧闹!那些动物化石,石器,骨器,留下的印记、美图,铭刻了那个岁月的黄昏和黎明。

黄泥水,在山脚静流。就是这样的一条小溪水,汇入滔滔不绝的洮河,归宿了黄河。洮河,莫非是你染洗了马家窑这里的陶水,才有洮河水最原始的称谓名字——陶河?

陶罐上,彩绘纹图案,是河水的漩涡?是陇上风刮削瘦的土塬?是黄土塬茂盛的五谷禾苗?是原始捕猎的渔网?还是精灵的舞蹈、动物的形态?笔墨,线条,颜料……谁的手,这么巧,这么大胆的创新创造!据说,中国画的美术学,自抽象派的马家窑陶纹画就开始奠基。

石器时代,还没有王权帝国,是一个公平,也是充分释放个性的年代。满脸涂抹纹饰的人,在篝火边唱跳,崇拜着天地的神灵和图腾,虔诚而浪漫!捕捉灵感的法师和技师,把这些神秘和美感,涂上陶罐!时隔多年,这些陶罐出土后,色彩不像西安的兵马俑瞬间褪色,陶颜色保持如初,依然鲜活——千年之后,千年之前,痴心不改……!

带我考察的老农,是一个参与了当年挖掘考古现场的人。他让我知道了5000年前的陶、3000年的瓦,2000年的土。实实在在见到了土里沉埋的黑红彩纹的陶片。让我知道了仰韶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这些陌生的名字!

这个马家窑文化,跨度长,种类多……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竟然还有衙下集镇衙门口的寺洼山的寺洼文化遗址!更远的关山旁边的天水秦安大地湾,还有七千年的文明!

相对于西方文明而言,这些陶文化,需要诞生在我们的华夏古土,炎黄子孙才能在世界上有底气。马家窑这条路线,不是偶然,是文明发育走过的最佳的温床和路径。这几处重要的大手笔,用一口口陶罐、一座座土窑、一把把骨器石器的方式,垒起了文化的高度,留给了我们的故乡——甘肃。

不懂马家窑,就不懂历史……?多年了,每当我翻开历史的书籍,总避不开马家窑这个名字。今天,我终于爬到了你的山头。而脚下埋藏的,是华夏史前文明最初起始段之一,也是我半生没有读过的陶片书。这里埋葬的,是我们远古的先民。是华夏文明创造中的匠人和教书的先生!

地质层中,制陶的胚,泥,颜料,在漫长的日月轮回中,一层一层地悄悄掩埋起来。野草,一年一年复发。可是,岁月无痕的时候,却又让后来的瑞典人安特生发现。华夏文明的足迹,开始进一步向上攀岩和延伸。4000-5000年,是尧舜和夏商周的时代。马家窑远古的先民,用巧手捏出的泥胚,终于煅烧出了华夏史前的文明,成为刻有华夏自己乐土印记符号的土窑!

触摸当年的土层,我的心仿佛有了皈依。我借用了一把老百姓锄地的锄头,轻轻敲击已经坚实的窑土。这时候,马家窑山,开始震动,沙土积岩、夹杂着陶片的土层,发出“通通……”的回声,让心灵颤抖!

秋风萧瑟,山上的玉米已经金黄。空旷的山头上,只有我们零零散散的寻梦人。一时间,有个人,仿佛披头散发,自己捶打着自己的胸膛,在寻觅,在天问!

你因何而来?我们为什么这样眷恋着你?马家窑啊,历史的长河中,我的年龄,只有你的几岁吧。往后,我会越来越小,你会越来老……火灭了,又会燃烧;陶破了,窑炉的灰烬还在。你的故事,永远读不完……我的双膝,跪在你荒默的山头上!

今天,山中无声。只有沉睡的你,与我对话。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百家号) 作者(船山渌水 张雁林) 阅读()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