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玉成窑——玉成其器,文蕴天趣

玉成窑被收藏界视为珍品,在中国紫砂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文人紫砂至梅调鼎时代已达巅峰。紫砂界曾有这样的评价:“千年紫砂,绵延至今;雅俗共赏,文化先行;前有陈曼生,后有梅调鼎”“洛阳纸贵人人皆知,而“壶随字贵”的紫砂文人壶则非众所知之。古之文人雅好闲适而寄情于壶,以坯作纸,以刀当笔,在紫泥砂器上写意、题铭、镌刻,将个人的文化思想、艺术审美和生活情趣,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与紫泥砂器进行妙美朴素地结合,从而使紫砂壶、紫砂文房具足文人之气息,达到“切题、切意、切茶”和“可用、可赏、可玩”的雅美趣韵。借物寓意,抒发情怀,文雅风流,人壶合一,是谓紫砂文人壶之特性。

史载自陈公曼生起文人紫砂始盛,其壶其器皆融儒释道之意,纵天地人之和,将紫泥砂器上升至艺术的精神境界,开创了紫砂文人壶、文房雅赏之新里程。尔后,复有瞿子治等诸公为之承,而晚清之玉成窑,则是文人紫砂之巅矣。

玉成窑为小型馒头窑,原址于宁波慈城林家后花院之一隅,曾与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原馆长虞浩旭先生、慈城收家罗丰年先生一道探访査考窑址实地,现为闲置厂房,罗老先生和林家后人向有来往,曾亲睹旧窑风貌,解放前尚存遗迹。老先生见余心存念想,特将有关玉成窑之见闻手信授余,令人深深感动。

始创

玉成窑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由甬城书法家梅调鼎倡议,得沪甬两地名家之助,在慈城建窑,专事文人紫泥砂器,虽烧造时间不长,出品数量亦有限,然品种却颇多,器品以文人自用雅赏和相互交流为主,亦有依同好要求定制之器,件件皆素雅古逸、意趣盎然。创始人梅调鼎(1839-1906)为晚清书法名家、浙东书风清季代表人物,被誉为“清代王羲之”。当代书法泰斗沙孟海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七巻第二号(1930年1月25日出版)发表《近三百年的书学》一文,其中对梅调鼎的评价:“说到他的作品价值,不但当时没有人能和他抗衡,怕清代二百六十年间也没有这样高逸的作品”。民国版《赧翁集锦》,同乡沙孟海老师冯君木序日(释文):梅调鼎,字友竹,晚号赧翁。先祖自镇海迁至慈溪,赧翁遂成慈溪人。翁生于清道光十九年,少时凝神善思,心研诸艺,似有天授。青年时,被补录博士弟子员,后乡试于督学使者,以书法不规见黜而不得参与省试,翁遂言:“这委屈我的志向啊!”于是终生不谋官途。

翁于古人书法无所不学,少时致力于二王,中年以后参研南北书风,终归恬适,晚年书风浑然见拙,致入化境,可谓用笔之妙,能圆能断,圆断结合,别无他道,堪称书法达到精微之章法。翁本性孤僻,遇达官钜公恳求,避之不见,若有登门乞其书画者,从不赠与,而一些僧道寒士却往往能得其墨迹。翁独与同县人氏徐南晖(杲),王缓云(定祥)、王瑶尊(家振)、胡茝庄(炳藻)、何条卿(其枚)最交善,离世后,生前好友何条卿欲为其建“笔家”,但未建成,可见翁之遗迹是多么弥足珍贵。翁卒于光绪三十二年,享年六十七岁,其书法作品乃风靡海内,书家称:三百年来无人可超越。翁不仅擅长书法,人品也卓然可颂,当属节行超逸之士,研读经论精审绝伦,凡圣人六经中的奇词奥句,经翁舒缓讽诵,意则怡然理顺。翁又能诗,诗句喜用贤直朴塞之词,然作诗乃其业余之好,诗名被其书名所掩盖,并不著称于世。翁卒后,我县能善书法者,皆宗其章法,以在当时获取名声。其后三十八年间,孝丰、李光业收集翁之真迹影印成册,同县人秦润卿、徐文卿、翁之外甥洪承祓、鄞县赵叔孺、朱积纲、徐润生都赞赏有加,足见翁之品德延绵不孤。

玉成窑是由梅赧翁倡导并集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徐三庚、周闲、黄山寿、陈山农等书画金石名家领衔,制壶名手何心舟(暂考为奉化人,用款:韵石、心舟、林园、石林何氏、曼陀花馆、日岭山房、日岭山馆等)、王东石(宜兴人,用款:东石、苦窳生作、阳羡王东石制、寿石山房、有石等)合力而成的文人紫砂窑口。

取名“玉成”。古人喻玉者,乃谦谦君子之品格,纯洁温润,光泽内涵而不显露,以“玉成”命名之,也有成全美事之意。彼时宁波,文风鼎盛,骚客云集,文人雅士皆视在玉成窑紫砂器上题词作画为一乐,所刻词句精炼切题、切器,隽永秀丽,故玉成之器既型造精巧,质媲美玉,又神传文蕴,天趣洋溢,乃成曼公之后文人紫砂的又一高峰。

清鉴

吾与清季玉成窑宿缘甚深,对玉成窑古砂器的收藏、研究亦已多年,积年经手过的真品数百件,自蔵品除各式砂壶外,另有花盆、花插、壁瓶等诸器:文房砂器有四方水注、水孟、颜料碟、印泥盒、笔添、墨汁罐、围棋罐以及盖碗、暖炉等五六十件,每每上手这些真宝珍品,总是充满敬仰赞叹之情并久久感动不已。数年来,不敢谓无心得,然亦深感不足,仍需时间的沉淀,不断探索和学习,在此浅说鉴别玉成窑砂器主要三要素,与同好道友分享,也请方家指正。

鉴别玉成窑砂器,首先要了解其内核。玉成窑紫砂器是一种文人专事砂器,是彼时文人追求的一种艺术风尚,并引导和影响了后人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文人紫砂器的发展与提高,离不开文人雅士群体的倡导和参与,真正的文人紫砂乃以文人之思想之精神为主体,在器物上留下文字符号等信息,以表达一种不俗之境界和文人之风骨。了解了这些,再依次参考以下三点:

泥料烧结:玉成窑所用泥料淘砂是以紫泥为主,大多颗粒在50目左右,通常见到的传器表层色泽有似若金铁,也有嫩致若粉黛胭脂,些许砂器表面光润如玉,亦皆因柴窑烧结形式不同而导致泥色出现各种自然的变化,可能有意或无意而为之,形成了玉成窑紫砂泥色之特点。若见到段泥之玉成窑砂器则务必慎重有加!

砂器造型:器物之造型是相应历史阶段留下的时代烙印,亦是所处年代的一种审美情趣,不同的年代定有不同的形制和风格。造型艺术是器物表达自身思想的特有语言,看似两件相近相仿的器物,细微处的变化,可呈现出韵趣和审美之不同,晚清、民国、现代的差别亦由此而显。造型的变化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和审美,玉成密器型讲究合用,心舟制器略胜王东石,又擅陶刻。虽然文人紫砂不以制作精良为乐,然讲究器形古雅秀气,运线流畅优美,细微处均有变化,若与明代家具、铜炉相媲,若出一辙。有些玉成窑砂器造型比例乍见不协调,却耐品赏不失衡,反到自然和谐有安稳质朴之感。特别見有怪形奇态、浮躁不稳之玉成窑砂器不妨小心谨慎,因古代文人崇尚物我交融、天人合一之道,殆非以怪异奇形取胜!

诗书画刻:玉成窑创建于清同光年间,从目前考证更准确是光绪年。经手过的砂器有落年号款的亦多为光绪年,但从收藏的两件大开门的砂壶铭文、印款上分析,玉成窑在宁波尚可能还有前身(在此不作赘述,另作探讨)。清季文人喜好先秦文字、慕敬先贤,故不少器身摹刻前人的诗句、金石文字,亦有梅赧翁原创诗文,以及胡公寿、任伯年、徐三庚等书画。玉成窑刀法有别于传统双刀法,大胆采用双刀挑砂之法却讲究布局,两边落刀处光滑不涩,线条明快流畅,以挑砂后底之深浅来呈现笔墨之浓淡故书家画家之笔意喷然流露而出,自然而不失原意。大凡历代金石竹木牙刻之作者都会一手书法或精通书法之本义,否则难刻佳品。吾常言凡铭文镌刻,乃见笔墨不见刀刻者为上品。鉴于此,品读器身之字画、落款,亦可增添鉴赏之用心,如见到玉成窑砂器书画镌刻布局不求章法又无时代气息,只见刀痕不见笔法,刀刻生硬不自然或浅薄、崩边,切记谨慎!

共赏

玉成窑是紫砂文化、文人品格的象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一席,其影响绵延至今乃佳音频传。赋予紫砂以民族文化和文人气质,使千年紫砂生气盎然,雅俗共赏。

数年来,吾钟情于玉成窑各式紫砂器,以韵寄趣,以文寄情,其品时有所得,其艺时有所悟。今人视玉成窑之传作皆为珍品极制。在此,深深感谢同道师友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紫砂中华) 作者(紫砂中华) 阅读()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