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陶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马家窑文化又是什么,一看就知道

仰韶文化

仰韶是遗址数量最多、原始文明最重要的一支文化,是距今约5000 ~ 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以农业为主。主要分布于广大西北地区一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和甘肃、青海、陕西等省,以及华北、中原等地区,以陕西大部、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发掘的器物有多种石器、骨器、陶器。石器有刀、斧、杵、镞和纺织用的石制纺轮;有用骨器制作的缝纫用的针;有钵、鼎等形制的陶器。可以看出,仰韶时期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拥有一定规模和布局的村落; 原始农业为主要经济形式,同时兼营畜牧、渔猎和采集;主要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埋葬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从已发掘的仰韶时期以女性为主要地位的墓葬习俗发现,仰韶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诸多遗址和物品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妇女地位要高于男性。仰韶是继承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展而来的,社会经济比原始农业初期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

制陶业、石器制造和其他手工业技术在各种类型的氏族经济生产中普遍得到推广和传播,一些先进技术已影响到长江流域和东北、西南地区。仰韶的两千年发展,既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原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马家窑文化

马窑是仰韶向西发展而形成的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新石器时代,距今6000年左右。 家窑的人们大体以氏族为单位过着定居的生活,其聚落多位于河流两岸的台地上。他们的房屋多半为地穴,平面呈圆形或方形,房内有灶,这种类型的建筑可以说是中国土木结构古典建筑的始祖。

家窑时期,人们以原始农耕经济为主,生产工具为用兽骨加工的工具,还有用石头磨制的斧、刀、凿、锛、铲、镰等。耕作方式为“火燎杖种”的生荒耕作方式,这时期的人们已开始使用翻土工具。仰韶衰落以后,家窑异军突起,达到了世界远古彩陶史的顶峰,创造了人类最辉煌的彩陶文化。家窑的制陶共有四个类型:

(1)石岭下类型。最大直径在腹部,口沿多为平唇,变体鸟纹成为石岭下类型独具特色的纹样,腹部常饰二方连续的变体鱼纹。(2) 家窑类型。瓶、盆、罐、碟、钵等陶器的造型特点是:瓶、壶的最大直径靠近陶的肩部,多有细高径的口部,口沿向外反转,其器型非常优美。家窑类型花纹的线条非常流畅,花纹精美,多为水波纹和漩涡纹。

典型的家窑类型的陶,以流畅而生动的黑色线条作画,部分陶上加有白彩,后期还出现了红彩。其画法类似于工笔画形式。有人认为中国工笔画的源头正是窑陶画。(3) 半山类型陶。从壶、罐、碗、瓶,尤其是壶、罐的器形上来看,这些陶最大直径回落靠近腰部;从绘画特点来看,由黑红两彩组成,黑彩上都带有明显的锯齿纹,图案绘制绚丽而精美,其花纹继承了家窑水波纹,进而更加夸张地绘成大漩涡纹。

半山的图案在后期演变中,水波纹的中心点被逐步放大,画上了表现田园的四大圈纹。它所表达的内涵从水文化向土地文化过度。(4)马厂类型。彩陶有壶、瓶、罐、碗、盆、杯,以瓶、罐为最多,其花纹承袭了半山陶的四圈图案,随后把四圈减成两圈纹,在另两个侧面画上蛙神纹,有些则全部画上了蛙神纹。

蛙神纹的画法形式非常繁多,有些常以抽象变形和解构的方法画成。其陶的造型特点更像一个圆球体向下延伸出底部。其绘画特点为:去掉了半山陶的锯齿纹,将红彩直接涂成底色,在底色上以色线条表现图案,而且画得很粗犷,其画类似于写意画形式。也有人认为马厂陶画是中国写意画的源头。

齐家文化

齐家是继家窑之后重要的,距今4000年左右,为黄河上游地区以甘肃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从历史发展的阶段看,齐处于原始社会解体向阶级社会进入的转折点;从地理分布的段落看,齐首当其冲地成为黄河农业和北方草原的最初接触点,并成为中国最早进入青铜的古文之一。 尽管齐时期的冶铜技术尚处在初始阶段,但它突破了若千万年的原始制石工艺。

可以说,冶铜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生产力水平有了新的飞跃.标志着青铜器时代的到来。齐的制陶业比马有了新的进步,轮制技术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陶质量也有所提高并独具特色,题材多样。齐陶以鸟类最多,有的形状像水鸟,有着长嘴、长颈和短尾。有的形状像鸽子,体态丰满浑圆。

有的作展翅欲飞状,身上的锥刺纹表示羽毛。有的为三足鸟,这或许与传说中的太阳鸟有关系。一些陶的顶部或内部雕塑着狗的头部。齐时期的居民种植粟等作物,使用骨铲、穿孔石刀和石镰等生产工具。饲养猪、羊、狗与大牲畜牛、等。住房多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屋内地面涂有一层白灰面,光洁坚实。从已发掘的墓穴中发现,这时期流行长方形土坑墓,以陶与猪下颌骨等为随葬品。

成年男女合葬墓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这表明当时男子在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女子降至从属境地。反映出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婚姻形态为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齐的另一重要特征是玉器。 从已出土的文物发现,齐玉内涵丰富,品种繁多,工艺精美。

在齐的地理分布范围内分布着丰富的玉矿,人们常说的昆仑玉、祁连山玉就分布其中,加上1000多年马的铺垫,历史背景和自然条件的得天独厚,齐先民们能够制造出丰富多彩的玉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海星看历史了) 作者(海星看历史了)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