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双孔石刀,是马家窑文化中比较经典的石类工具!

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后,作为主要切割用具的石刀,已走过了它的童年时代,由普遍施行打制技术发展为广泛运用磨制技术;由不规则形发展为规则的长方形或半月形等;由无孔到两侧打出勒绳的缺口,再到钻一孔、两孔、乃至多孔;最后又从实用型中分化出玉石制作的工艺型或刻纹涂彩的礼器、祭器,等等。

马家窑文化

双孔石刀是马家窑文化中比较经典的石质切割工具,这类工具主要出土于居住遗址中,数量较多,是该文化最主要的石器工具之一。石刀多用板岩和砂岩磨制而成,长方形,一般长背部较平,或略下凹,居中或近刃部两面对钻双孔。刃部系打制后双面加工,多呈凸弧形,有的因长期使用而形成凹刃。 石刀可分两类:

一类是:在两侧或一侧磨成锯齿状。这在甘肃兰州市花寨子、民和县阳山及永昌县鸳鸯池等马家窑文化中晚期墓葬中均有发现。这种锯齿状石刀除用作收割工具外,还应具有锯截等功能。

另一类:双孔石刀无锯齿,数量远较前者为多,应是主要的农业用具,其中有不少石刀的背端呈凹弧形,刃边作凸弧形,中间穿孔多靠近刃部,甚适于手握。这种双孔石刀在使用时于双孔之间缚绳,将手指套入以割取禾、穗等,与仰韶文化的同类石刀用法相似。

齐家文化墓葬

此外,受马家窑文化直接影响的齐家文化墓葬或遗址中也出有不少长方形双孔石刀,不过未见锯齿状者,且不再使用两面钻法而多用一面钻法,表明其石器制作技术在马家窑文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的薛家岗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并定名的一支地方文化。该文化以安徽潜山县薛家岗遗址第二、三期遗存为代表,主要分布于大别山以东、巢湖以西的江淮地区。

石刀均用泥质页岩磨制而成,极其精致。器体扁薄,呈长条状,多是一端窄,一端宽,近背部穿孔,主要分为单面钻和对钻两种类型。一般孔的数量都是奇数,刀刃处被打磨的十分锋利,如58号墓所出的一件,长43.2厘米,宽9~12厘米,近背部钻成一排9孔,每孔下绘红色花果形图案,十分精美。作为陪葬品,它们的数量以及图案应该和当地人的宗教礼仪有所关联。后来通过考古学家对这类石刀研究发现,其主要作用应该是生产或者切割用具。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真假文物) 作者(真假文物) 阅读()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