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古陶瓷釉色温润整器典雅优美

圆口内敛,扁圆形腹,高圈足,器形小巧周正。内外满施仿官釉,釉面密布细碎开片,错落有致,形成各种变化万千纹路,釉面玻璃质感较强,足际无釉,露深褐色胎体。明代仿古之风大盛,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备受世人推崇。水丞又称水中丞,一般多称为水盂,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于贮砚水,多属扁圆形,为文房一重要器具。来源:朱氏家族旧藏朱氏门第:《百鹿堂》由朱氏一门创于光绪年间。于清末民国初,由朱氏三兄弟分为《晋文斋》、《晋古斋》和《晋宝斋》。?《晋文斋》于48年迁于至香港,朱宾甫及子朱家祥加入香港“敏求精舍”为创始会员之一。《晋古斋》朱鹤亭(别名朱老二)创之于沪上今广东路,其门弟子仇炎之等名誉天下或为古董大家。《晋古斋》、《晋宝斋》原也计划南迁,故让大弟子陈玉阶(原佳士得资深鉴定师)前期携带相当一部分古玩赴港筹备,后由于时局原因未能成形。

明 仿哥釉花口碗 (一对)

碗呈葵花式,口沿外镶紫铜,浅腹,弧壁,圈足。通体施米黄色釉,釉面布满开片,较为细碎,底足一周露胎,呈深褐色。宋代瓷器大多古朴典雅,以器形与釉色为重,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哥窑乃宋瓷之精髓,属文献记载中的五大名窑,后代亦有沿袭,于明永乐至成化年间被大量仿造,并于清雍乾两朝再次兴盛。明代《格古要论》中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器物不仅以釉色,亦以金丝铁线的开片纹饰闻名,通过烧制过程中胎釉收缩率的差异,形成不规则的开片,突显天人合一的概念。此对藏品乃明代之佳作,釉面失透温润,开片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器形简练而不失生趣。

南宋 龙泉仿官菊瓣碗

本件龙泉碗器形周正,敞口,斜弧形深腹,平底,圈足,制作精致。通体施淡青色釉,釉质肥腴,釉色极匀,幽雅沉稳,光润坚致,细密柔和,滋润细腻仿若玉石。底足露胎,呈暗红色。整器典雅优美,令人爱不释手。宋代以后,越窑逐渐衰落,导致南方的制瓷中心向龙泉窑转移。先进的技术流入龙泉,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安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迅速提高,逐渐取代越窑,一跃而为江南第一名窑。南宋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亦如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世人为之倾倒。本品为藏家于多年前购于伦敦古董市场,来源可靠,传承有序。若入茶席,定为茶器中雅致沉静之典范。来源:藏家于2001年购于伦敦古董市场

南宋 龙泉窑青瓷莲瓣纹碗

本品敞口,弧腹,器壁满刻莲瓣纹,圈足露胎处呈火石红色。器身施粉青釉,釉质坚致,釉色润泽匀净,典雅柔和。此碗所饰莲瓣纹细致生动,规则整饬,而粉润的釉色以及饱和的质感又使其如一朵盛放的莲花,透露出高尚、纯洁的美感。可谓隽秀可人,制作精湛,品相良好,难得的是本品为日本坂本五郎的大弟子池田哲郎旧藏,传承有序,于名家手中流转递藏,更添光彩。来源:日本坂本五郎大弟子池田哲郎旧藏

元 龙泉窑单龙赶珠盘

此件龙泉盘造形硕大,胎体厚重,敞口,折沿,浅弧腹,大平底,圈足处可见胎色灰白,胎质细密,旋修甚为规整,胎釉之间隐约见火石红一周。整器里外通体施青釉,釉层肥厚。盘心模印单龙赶珠纹,只见龙头向右探视,视线前方有一火珠腾空飘舞,龙身盘旋蜷曲,龙爪锋利,姿态凶猛,龙鳞层次分明,印纹清晰;内壁一周则刻划卷草纹,纹饰大气舒展,一气呵成,无不彰显出制作者以刀代笔的非凡造诣。外壁模印莲瓣纹一周,出筋处偶显胎色,低洼处积釉呈青葱碧绿,十分可人。本品模印精细清晰,釉质厚腴温润,碧翠怡人,质量上乘,气度严谨,时代特征鲜明,保存至善,至为少见。来源:日本关西藏家旧藏

明永乐 龙泉刻花花卉纹梅瓶

本品为明永乐时期处州龙泉御窑烧制之精品,瓶为卧圈足,长圆腹,短束颈唇口,造型俊秀优美,形制优雅俊俏。颈部阴刻卷草纹,瓶身以弦纹区格成三个装饰带,上部阴刻连续钱纹和梅花纹,中部刻折枝花果纹,下部阴刻缠枝莲纹。刻划典雅,细腻流畅。通体施龙泉釉,青釉厚腴温润,碧翠怡人,色泽亮丽,釉色可人。梅瓶,古称“经瓶”,从各种画像数据及文献记载可知,其多为装酒之用,本品应是永乐时期由龙泉窑进贡的内府酒器。与本品一样的纹饰可见于景德镇御器厂生产同类器皿,来源:美国旧金山藏家旧藏参阅:《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陶瓷全集第13卷·明(下)》,上海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84页,图189(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陶瓷全集第13卷·明(下)》,上海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84页,图189(故宫博物院藏品)

清光绪 黄地轧道开光花卉纹碗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碗弧腹,圈足,足内落“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外壁于黄彩轧地道上开光,内绘粉彩花卉纹,开光纹饰也称“开窗”、“开堂子”,是瓷器常用的装饰方法之一。开光间绘折枝寿桃锦带,下承海水江牙纹,合成万寿无疆之寓意,碗内以青花绘吉祥纹饰。全器造型沉稳,线条优美,釉面平滑,颜色鲜艳华贵,绘工精细,艺术效果强烈,别具魅力,是光绪粉彩器中极精美的作品。

清光绪 黄地粉彩福寿碗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碗撇口,深弧腹,圈足,胎体轻薄细腻,碗内釉质白细,外壁满施黄彩地,以粉彩绘蝙蝠纹,以金彩绘团寿,以蓝彩绘“卍”字符,飞蝠上下各有八只,环绕团寿四周,寓意“福寿万代”、“万寿无疆”。碗沿描金,底有矾红“大清光绪年制”款。全器色彩柔和,沉静雅致,描绘精细,寓意吉祥,当为清光绪帝或慈禧太后万寿节御用之器,故收藏价值极高。配有锦盒、木座。“福寿”自古即是中国古代器物上的传统纹饰,为清代官窑器物所常用。光绪元年(1875)始,御窑厂陆续为宫廷和东西两陵烧制了数量多、质量高的御用瓷和祭器。各种色地粉彩器制作工艺较高,延续了同治时期粉彩水平。光绪官窑胎质较前朝细洁缜密,胎骨薄匀,胎体渐轻,近代瓷的特征十分明显。

清光绪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光绪本朝赏瓶制式,所饰青花发色浓艳渲染具有典型的明代遗风。瓶身自上及下绘海水纹、如意云头、缠枝莲纹等多层装饰,疏密相间,构图明快。底内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赏瓶,其形乃雍正朝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烧造的款式,是清代宫廷传统御赏之器。雍正皇帝专用于赏赐功臣,乾隆以后历朝相袭。参阅:《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铁源,朝华出版社,2005年,第99页

清 粉彩佛塔

此件佛塔造型酷似北京白塔寺的白塔,为藏传佛教中涅盘塔的造型,由须弥座式的塔基、覆钵形的塔身和十三无相轮及塔剎三部分组成,分段烧成后黏合。佛塔通体以粉彩装饰,纹样繁而不乱。喇嘛塔胎骨细腻坚质且润滑,通身纹饰自上而下紧凑繁密。塔顶以金彩分饰飘带和宝珠;华盖四周以红地金彩满绘祥云纹;塔剎饰黄地粉彩缠枝蝙蝠纹,下丰上敛共十三级,寓意佛教十三重天;腹部绘藏传佛教特有的神兽纹和璎珞花卉纹,梵语具有“庄严与荣耀”的涵义;须弥座面主体装饰胭脂地粉彩勾莲纹;贲门佛龛口沿描金并外饰蔓草纹一周;佛龛底部饰海水江崖纹,贲门和须弥座内壁罩松石绿釉。这绝无仅有的造型只出自乾隆官窑,体现了清代满族政权与西藏上层的亲密关系。这种御窑佛教法器、佛像不落年款,以示帝王对佛祖的崇敬之意。乾隆曾下旨藏草瓶等法器“俱不要款”。藏传佛教的佛塔有菩提塔、聚莲塔、尊圣塔、多门吉祥塔、天降塔、和结塔、神鞭塔、涅盘塔等八种类型,是为纪念佛祖一生从诞生到涅盘的八个重大事件而设置的。参照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收藏记载,这些藏传佛教供器,原本多放置乾清宫中的慈宁宫,养心殿,雨花阁,中正殿,亦有供奉于承德避暑山庄和沈阳盛京故宫。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类似佛塔,曾于延禧宫瓷器陈列中展出。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潮汕机场) 作者(潮汕机场) 阅读()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