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宋官窑的研究从未停断,然而如今,由于北宋官窑窑址所在地没发现,北宋官窑一直是一个谜。
对北宋官窑的最早记载可追溯至宋叶真的《坦斋笔衡》,书中“窑器”:
陶器自舜时便有,三代迄于秦汉, 所谓甓器是也。今土中得者,其质浑厚, 不务色泽,末俗尚靡,不贵金玉,而贵铜磁,遂有秘色窑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不得臣庶用,故云“秘色”。陆龟蒙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乃知唐世已有,非始于钱氏。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 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 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 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可见,官窑是在汝窑之后,于政和年间(1111-1118年)建立官窑,专用于烧制御用瓷。
北宋官窑特点(具体特点在问题中指出)
我们知道,在当时未设官窑以前,汝州窑青瓷已经为魁。但是汝窑烧制瓷器多为日用瓷,可能由于不符合礼制需要,而专设官窑烧御用贡瓷,这点解释比较通顺。
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还需做进一步探讨:
第一点:就是1114年在汝州地区发现玛瑙矿,北宋官窑是否运用玛瑙矿的问题。
我们知道,汝窑烧制前期产品并未添加玛瑙,有耀州窑、越窑等窑口特点,而后期添加玛瑙末入釉,部分瓷器釉色清亮玻璃质感强,而玛瑙痕就是汝窑添加玛瑙最好的证明。而北方汝瓷为魁,官窑瓷器要集百家之长,部分瓷器后期定会添加玛瑙末入釉。虽然南宋官前期是以薄胎厚釉为主,但是北宋官到底薄胎厚釉还是厚胎厚釉未知,不能往前推断,而要以具体发现为依据。
第二点:
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要得以区分。
我们常说的“紫口铁足”、“金丝铁线”、“聚沫攒珠"现象是典型南宋官窑特点,而北宋官窑并非相同,只写“袭故京遗制”,未有直接证据表明南宋官窑烧制就是延续北宋官窑相同工艺。紫金土的大量运用是在南宋修内司官窑,而北宋“京师”官窑未必用紫金土。出现“紫口”、“铁足”或着“紫口铁足”等现象部分会与北宋官窑有所不同。“聚沫攒珠”现象具体也只是体现在南宋官窑器,而有的类似北宋官窑器就未有明显“聚沫攒珠”现象。因此,北宋官窑“聚沫攒珠”现象明不明显,是否有冰裂、金丝纹现象只能作参考,谜题依然不解,不能以偏概全。北宋官窑也定会有部分瓷器有汝窑特点,香灰胎、冰裂纹等等。
第三点:
张公巷窑部分瓷器是否是北宋官窑,还需考究。张公巷部分瓷器质量不及宝丰清凉寺,如以宝丰清凉寺为汝窑主要产区,张公巷为北宋官窑就很难让人信服。
上篇:
下篇: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