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揭秘黄釉瓷器

溯源

黄釉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安徽淮南寿州窑,四川邛崃窑,河南密县西关窑、郊县窑,陕西黄堡窑,山西浑源窑,河北曲阳窑,其中以寿州窑黄釉瓷最为着名。黄釉瓷分为分高温釉和低温釉两种,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后呈现黄色,到清代时在烧制的黄釉中加入了玻璃白,呈色较明代亮且白,无明代的娇嫩之感。

历史地位

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黄釉瓷器更是明清宫廷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即使在叛乱不断的嘉靖时期,也严禁民间使用,民窑即使可用金彩,也不可以用黄釉瓷。明黄色是黄金的颜色,中国封建朝代里,从唐朝开始,明黄即是皇帝专用颜色,黄袍被当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黄者,君之服也,它是皇权的象征,唐高祖李渊以黄袍为常服,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意味着登上了帝位,满清时期,龙袍、龙椅、龙旗、御辇、羽盖、圣旨、琉璃瓦盖皆为黄色,直至现在,它和红色都是能代表中国的主色调。

史上文物

明代以前的低温黄秞多数为黄褐色或深黄色,不是真正的黄色。传世的黄釉瓷器以宣德制品为最早,传世器大多为盘,器物内外皆施黄秞,釉色娇嫩,釉面肥润,通体无纹。弘治、正德时期的黄秞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器物色调均匀一致,釉面平整无痕,色泽滋润娇嫩,且光泽度较好,恰似鸡油,是真正的黄色。因其施釉时是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瓷器上或素胎上,釉层不易剥落,故名“浇黄”。由于其色调较淡,显得娇艳,又称为“娇黄”。明晚期时,黄釉瓷曾一度停烧,直到清顺治时期才又恢复了烧制,康熙、雍正、干隆三朝的黄秞瓷主要是在沿袭明代黄秞的基础上,以仿宣德和弘治黄釉瓷为主,把暗刻、划、印、雕等各种装饰工艺以及釉上彩绘共同运用到黄秞瓷器上,这样既丰富了黄秞瓷器的品种,又体现了创新的色彩,一改之前单色黄釉瓷“素面朝天”的面貌,形成黄釉瓷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晚清时期的精品多为慈禧太后御用的以光绪黄釉瓷为代表的官窑瓷器。

具体特点

一、工艺方面:(难)

1 、黄瓷烧制难度很高,工艺复杂,通常要四次进炉:一是素烧;二是釉(白)烧;三是釉(黄)烧;四是金烧。十窑九不成。

2 、黄瓷的形成难。黄釉在800度要分解,黄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成瓷,难中之难。

二、瓷质方面:(好)

陶瓷通常以烧制温度来划分其优劣低温陶、中温精陶、炻中、高温白瓷、强化瓷、高温细白瓷、玉瓷、黄瓷在1450度的高温下烧成,玉如凝脂,足显珍贵。

三:工艺流程方面

一是素烧;二是釉(白)烧;三是釉(黄)烧;四是金烧。十窑九不成。大大小小72道工序包括:(泥料,制泥,注浆,制坯,修坯,粘黄釉,贴金花纸等等)。

四:黄瓷优劣方面:

1 、听声音:优品声音清脆响亮,杯身和杯盖撞击后回声萦绕不绝,劣品声音沉重发闷,回声也不清脆。

2 、看光泽:优品色泽如玉,而劣品色泽发灰发暗。

3 、透光性:优品透光性很强,光泽度很好,在灯光的照射下,如帝王黄袍一样透出金光,劣品则透光性极差甚至是不透光。

4 、厚度及重量:优品由于采用真正骨瓷,瓷质很轻很薄,如玉石般柔和,劣品则厚而沉重。

5 、工艺精湛:在黄釉操作上,在产品某些部位,如杯底,杯口这些细节方面,黄釉工艺处理的非常精细,劣品则是不细致。

五、中国帝王黄瓷文化

帝王黄瓷以明亮的力量,代表鲜明的、放射光芒的色彩,具有光明、华美、富丽等意义。封建帝王用金黄色来显耀华贵与权威,故又有崇高、高贵、权力、威严、智慧、神秘、华贵等象征意义。在宗教方面,金黄色又象征神圣。金黄色与秋季、丰收等概念常联系在一起,含有欢乐、庆祝等意义。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中国文物网) 阅读()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