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瓷器鼻祖——商周原始青瓷赏

  伴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这就是原始青瓷。根据我国目前已经发掘的材料获知,最早的原始瓷器出现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在商代早期的遗址中有少量发现,到了商代晚期才大量出现。

  商代是原始青瓷器的初创时期,器类和造型多与同时期的印纹硬陶和陶器相一致,也有少数原始青瓷器是模仿同时期的青铜器造型,计有尊、罍、钵、罐、高柄豆、盆、壶等。器物上部内外均施釉,釉汁厚薄不均,多见青绿色和青黄色。瓷胎上的纹饰多是拍压而成,主要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网纹和附加堆纹等。

  西周、春秋是原始青瓷大发展的时期,器物种类除仍烧制商代常见的尊、罍等外,增加了带盖罐、碗、盘、盂、盉等饮食用具。瓷胎较为细腻,釉色还是以青绿色为主,并有少量的豆绿色和黄绿色。器型多数较为规整,胎体厚薄适中。拍印纹饰以方格纹、弦纹为主,其次为云雷纹、人字纹和席纹等。

  战国至西汉是原始青瓷的鼎盛时期,也是原始青瓷向成熟瓷器过渡的时期。仍主要烧制饮食器具,有碗、碟、壶、罐、盒等,其中盘的式样最丰富,碗、钵也大小成套。仿青铜礼器的鼎、钟、敦、盉等也很常见。制作规整,釉层增厚,釉面也十分光润。

  商代晚期原始瓷豆,口径15.7厘米,通高7.5厘米,口部微敞,折沿,腹壁稍鼓,矮圈足外撇,口沿外饰数周弦纹。胎质黄白,除圈足外,通体施青绿色釉。豆盘内外施青绿色釉,釉层较薄,釉色较为均匀,圈足处不施釉,露出黄白色胎,胎质致密。

  西周早期原始瓷豆,口径13.4厘米,通高5.4厘米,折沿,尖唇,腹壁斜直,喇叭状矮圈足,口沿外饰两周弦纹和对称的三个方形鼻。胎质灰白,通体施灰绿色釉。釉层较薄,釉色较为均匀,圈足处剥釉,露出黄白色胎,胎质致密。

  商代晚期原始瓷罍,口径18厘米,通高13厘米,侈口、折沿,折肩,收腹,矮圈足外撇,肩部有对称桥耳4个,桥耳根部两侧,上下各附加一个乳钉状泥丸。肩饰一周多重三角划纹,上下以凹弦纹界边,划纹之上对称贴附4枚“∽”形泥条,腹部釉下拍印细密方格纹。灰白胎质,内外通施黄绿色釉,折肩及圈足处可见流釉,器内局部有爆裂、爆鼓现象。

  西周早期原始瓷罍,口径25.2厘米,通高25.3厘米,侈口、折沿,折肩,收腹,矮圈足外撇,肩部有对称桥耳4个。肩部及内沿施稀薄灰绿釉,腹部着红褐陶衣。肩部饰弦纹两组,肩、腹部拍印细密方格纹,圈足内底刻划“の”形刻记。

  商代晚期原始瓷罐,口径17厘米,通高26.5厘米,侈口,折沿,尖唇,肩腹圆鼓,小平底外凸若圈足。沿下有一周凸棱,棱下有对称小耳。灰白胎质,内外通施不均匀的青绿釉,并见横向刷痕,周身多见流釉。

  西周早期原始瓷罐,口径18厘米,通高25.2厘米,卷沿,束颈,圆球腹,平底。肩部及腹下拍印方格纹。其内外通施灰绿色釉,周身流釉,晶莹美观。

  作为中国瓷器的鼻祖,原始青瓷的创烧,在中国乃至世界瓷器发展史上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原始青瓷的烧造成功是中国瓷器诞生的标志,一部完整的中国瓷器史也就从此开始书写。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 作者(佚名)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