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官网,欢迎您!

615-195

  • 100-100官方微信
    • 100-100
  • 100-100会长微信
    • 100-100
1200-300
公告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栏 > 其他 >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

神秘的彩陶

  陶器,是史前时代人们的日用器皿,农业生产发展定居生活的需要,人类第一次利用自然力改变物质性能的伟大创造。一些陶器绘有不同的彩色花纹,被称为彩陶。彩陶的发现,为认识人类久远的历史,了解了被埋没的文化,探索未知世界的秘密,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伊始的象征。世界古老文明发源地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以及北美、中南美洲的早期历史中,都有过这一文化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初,在黄河流域发现了中国境内的彩陶,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全国更为广大的地区相继都有彩陶出土。从彩陶发生的年代、彩陶的数量、制作的精良、保存之完好、以及文化内涵的丰富,都堪称世界之最。中国是世界唯一延续着古老文明的国家,中国彩陶仍发挥着它的现代魅力,彩陶已成为大众收藏的目标,彩陶奇异的的面貌呈现着十分神秘的色彩,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与了解。

  奇异的形态

  彩陶不仅有奇异的造型,更有变化万千的花纹形态。彩陶花纹因文化不同而各有特征,除少量写实性花纹外,更主要是几何纹的风格面貌。写实性花纹有自然纹样、人形纹、动物纹等。花纹形式中的人物纹、动物纹,都是以变体形式或者是象征形式出现的,显示了神奇的形态,体现了十分神秘的色彩。

  彩陶上的日月图像,在不同文化中以不同形式而出现,有多种不同的面貌,也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有的以象征形态而存在并多于其他纹饰相组合,显然超出了日月形象的本身,具有神秘的文化内涵。

  人形纹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的重要形式,并且一脉相承地延续与发展。仰韶文化许多彩陶盆的人面纹都为很怪异的形象,有的在两耳部位以鱼纹对应组合,嘴角两侧也多以象征性鱼纹相呼应,形成非人非鱼的奇异形态。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人形纹,以人的躯干为直线形纹,四肢以波折形线的延续形与躯干的直线纹相连接,也显示了十分怪异的形态,文化研究中被称为“神人纹”。

  彩陶的花纹形式中动物纹,主要是鸟纹、鱼纹、等形式。鸟、鱼纹不仅形态奇异、变化多样,而且还有复杂的演变,延续了数千年的发展,是文化表现一种很独特的现象。

  鱼纹主要存在于半坡类型彩陶,部分以写实的形态而出现,更多以变体的局部形态为标志,鱼形多以三角形的对应形式而出现,乃至于以三角纹为其符号标志,为简化象征的形式,创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特征。

  鸟纹见于半坡类型彩陶,盛行与庙底沟类型彩陶,既有写实的鸟纹,也有以其局部形态为标志的简化形式,更有许多以翅翼或者羽毛的局部形为特征的象征性形式。鸟纹多以剪影形的简化形式而存在,既有单独的形式,也有与其他纹饰相组合的多种形式。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鸟纹,还经历了向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的形式过渡,经历了向三角纹的形式演变,甚至于出现三角纹符号的简化象征。

  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鸟纹与鱼纹,以多种形式出现在同一类花纹之中,有的彩陶上以无头形鱼纹与象征性鸟纹对应组合。这类纹饰形式,还以几何纹的变体形态广泛存在于庙底沟类型彩陶,也延续于马家窑文化的各类彩陶。花纹形象的奇特形式与变幻组合的手法,产生茫然困惑的理解。

  仰韶文化有许多葫芦形彩陶瓶,彩陶瓶的上半段大面积涂染为黑色,形成黑白相分两半对应的形态。葫芦瓶大面积涂黑的手法,产生相分而不相离的意象,既很简单又很有趣,却包含了十分神秘的色彩。

  甘肃秦安出土彩陶有类似蛙纹的图像,四肢为弧边形三角纹,肢端有圆点纹相连接,形象奇特费解而难以名状。

  彩陶花纹的形象表现与奇异的组合形式,是彩陶文化承载的丰富内涵所决定的,彩陶花纹奇异形态与构成变化的解读,是进入彩陶堂奥的关键。

  有趣的几何纹

  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彩陶,是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彩陶钵口沿的宽带纹的形式,彩陶花纹以几何形纹而起源,后来又以几何纹特征而发展,是一十分有趣的现象。

  彩陶花纹的几何纹,体现了彩陶的抽象艺术风格面貌。抽象几何纹的形式,主要是以点线形式穿插组合成的各类花纹。点的延长,产生长点纹、短线纹、长线纹(包括细线纹、粗线纹、宽带纹);线的回旋,形成钩子形纹、S形纹、螺旋纹等形式;点的起伏,形成波折纹、波浪纹等曲线纹形式;两个方向线条的交错形式,构成网纹的形式基础。点纹,包括了圈点纹、也包括三角纹、三角纹变体形式;三角纹,以及连续组合的锯齿纹形式,也是线的延伸延续的结果。几何纹是独立存在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几何纹也有其寓意内涵,也是彼此互补的。

  彩陶的几何纹特征,构筑了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框架,创造了文化表现的独特语言形式,奠定了文化表现的形式基础。抽象几何纹形式是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产物,是史前时代人们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见证。几何形纹成为占据新石器时代文化走廊彩陶的主导因素,也是彩陶神秘难解的重要原因。史前时代人们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如此的高度,使人费解也使人困惑和神秘莫测。

  有序发展的规律  

  中国彩陶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多元发展,但各地文化彩陶显示了与黄河流域彩陶紧密联系的特征。彩陶发展数千年,跨越广泛的民族差别与地理阻隔的局限而存在,体现了有序发展的规律。

  彩陶的花纹形式中的鱼纹、鸟纹,不仅数量多,形式也极为丰富,考古研究不仅得到他们有序发展演变的规律,而且还绘制出发展演变的序列形式。鸟、鱼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式,鸟鱼纹的形式是文化表现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各类彩陶上的几何纹很多也各有特征,宽带纹是彩陶的起源,又广泛存在于各类文化彩陶,存在于彩陶发展的始终。不仅如此,三角纹、漩涡纹、网纹也是各类文化彩陶普遍存在的重要纹饰,这一共同特征展示了彩陶花纹的内在联系,也为认识彩陶的意义提供了基础。

  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形式也不同,彩陶的形式千差万别,数千年发展广阔领域的彩陶文化,原本不能一概而论,但它们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母体花纹一脉相承而从不错乱,体现了有序发展的规律,体现了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的特征。考古研究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时代,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已在广泛进行,究竟是什么原因决定了彩陶花纹的有序发展的规律,影响着主体花纹如此多的形式变化,彩陶的形式在多大程度上搜到交流传播的影响呢,还是一个神秘而困惑的问题。

  解读的艰难

  彩陶研究已有相当的基础,彩陶花纹也有不少解释,主要有“图腾”说、“装饰”说。例如以彩陶花纹中的动物纹为“图腾”崇拜的象征,几何形纹则为“装饰”需要的产物。除此之外,还有 “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不同说法。

  不同解释各有理论也各有依据,加深了对彩陶的理解,但也有不少争论。“图腾”说,“装饰”说,脱离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脱离了农业文化背景,忽略了艺术表现中内容决定形式的基本法则,不能认识彩陶花纹负载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能理解它们的文化形式所承载的历史信息,离开彩陶花纹存在的现实基础与复杂变化。“装饰”。说也只是表面的附会与理解,不能为学术界所接受。

  彩陶花纹,以图形表示的形式而存在,为图像的语言形式。图形表示的语言形式, 有“形象”的特征,但有很大的隐晦性与不确定因素,既有许多优越性也有不少的局限性。离开当时的环境条件解读彩陶的意义与价值,有许多的困惑也必然会产生许多歧义与误解。同一形态的众多争论以及相去甚远的许多解释,造成神秘困惑的结果。

  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原始艺术往往有极深邃的内涵,远不是一般想象中那样的简单与原始,中国彩陶的形式,证明了这一著名的历史论断。彩陶是在没有任何参照条件下的空前创造,创造了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文化形式,在宏观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基础上,受天人一体的观念支配,受宗教崇拜观念的制约,以理性的方式记录再现了日月轮回、寒热交替的规律,再现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早期历史,需要我们认真地去解读。

  收藏的焦点

  彩陶已是大众收藏的目标,竞相投资的热点。彩陶收藏在民间,更多地的关注时代的早晚、器物的大小、制作的精良、保存的状态,花纹的形式等表面特征,文化的深度还难以把握。

  彩陶是大众的艺术,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而发展,彩陶的形式建立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之上,所以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才有数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时代的局限,彩陶更多地与宗教崇拜观念相联系,为宗教祭祀需要的产物。生产条件的改变,文化观念的更新,新的文化形式的出现而彩陶则逐渐走向衰落。彩陶体现人的心灵深处秘密,是具有广阔视野与强烈感召力和生存价值的伟大艺术,彩陶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将文明起源发展的历史推向遥远的年代,可以看到艺术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密切关系。

  彩陶之神秘,是因为在生产力与生活能力都很有限的时代,创造了辉煌精彩的艺术形式。收藏保护彩陶,应该更多地关注彩陶的文化内涵,彩陶承载的文化含量应该是彩陶收藏最重要的因素,承载历史文化信息越多,体现岁月痕迹越深厚的历史遗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与保护。

    

    

    

    

上篇:

下篇:

分享到:

来源() 作者(佚名) 阅读()
标签
相关内容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

    地址:甘肃省临洮县南关1号临宝斋文化楼

    电话:0932-224822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鉴藏委员会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城隍庙西一楼6号临宝斋

    电话:+86 13893202682 0931-8400685

    来信来稿:3027199@qq.com

    164-100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总访问 次  陇ICP备05004307号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 甘公网安备 62112402000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