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青海也正是流行蛙纹的马家窑文化彩陶聚集地

2022年11月14日

它们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动物,有冬眠的习性,冬天钻进泥土,如同死去一般,次年春天复苏,如同重新获得生命。这在原始人眼中必定具有神秘甚至神圣的意味(图48),这可能是它们被崇拜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祈求死去的亲人也能像青蛙一样重新获得生命。联系到战国时期流行的嫦娥奔月传说和汉代普遍流行的西王母信仰,蟾蛤都有象征不死的意义。

甘肃、青海一带曾是神话中的昆仑山所在地,传说中的不死民、不死之野、不死山、不死树、不死药都在这里,有人认为,齐人之所以流行不死的观念,是因为他们是来自甘肃一带的羌族。。甘肃、青海也正是流行蛙纹的马家窑文化彩陶聚集地。我们或许可以推测这种不死观念的起源很早,新石器时期彩陶上广泛出现的蛙形纹就有生命周而复始的含义。

甘肃、青海彩陶中出现了一些人形陶塑与陶器相结合的特色作品,十分值得注意,如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秦安焦家沟收集的人面饰彩陶壶、天水师赵村遗址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罐、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青海民和县山城出土的人头形把手彩陶壶,以及柳湾出土的浮塑人像彩陶壶(图49)等等。这些陶器的共同特点是将人面或人形塑造于陶器器身,器口为人头,基本为圆雕,器身上的人面或人形为浮塑形式,人物的器官以写实手法塑造,或以色彩描绘出五官。但陶器本身的彩绘纹饰依然同其它彩陶一样,二般来说与人物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人像与纹饰是分离的。

来源(百家号) 作者(斜月半窗还少睡)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www.majia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