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迹文物鉴赏系列——甘肃彩陶

2021年10月18日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会处,地处黄河流域上游,省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文化遗存。近一个世纪的考古研究显示,甘肃也是我国的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的美誉。省内史前遗迹分布之密集,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器物数量之众、品位之高,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马家窑文化彩陶,产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上承仰韶文化,下接齐家文化。它的图案多样,题材丰富,纹饰精美,构思灵巧,是史前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比拟的。它丰富多彩的图案构成了典丽、古朴、大器、深厚的艺术风格。

文化瑰宝彩陶罐,真实地见证着先民们的辉煌历史。

半山和马厂文化的彩陶中,都有着变形的蛙纹形象,属于马家窑文化的晚期,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被称为“蛙神”,也有人称为“神人纹”。

其中蛙神崇拜,是源于人类对洪水灾害的祈福。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因此,他们唯有在精神上皈依某种神灵,这个令人敬畏的神灵,要具备他们所不具备,但又极其渴望具备的本领,那就是水陆两栖。不怕洪水,还有强大的生殖能力,而蛙就成了这个神灵的载体。

人们模仿它,崇拜它,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这样,原始先民在精神上也有了战胜灾难的勇气。随着原始先民宗教意思的不断发展,蛙,这个在氏族部落中深入人心的神灵形象,就自然而然的大量出现在这个时代的彩陶纹饰之中。

而神人纹这种风格写实,近似人的形象,下肢和上肢向上弯曲,头部及五官多在圆圈内,也寓意着人们举起双手,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

更有很多考古学者一致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由蛙演变过来的,史前文化的彩陶,帮助我们找到了它发展变化的证据,是中华民族传承的一种最基本文化。

马厂类型彩陶罐因1924年首次发现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而得名,距今约4300--4000年,属马家窑文化晚期。

彩陶纹饰大多粗犷而松散,图案纷杂而抽象,主要纹样有四大圈纹、变体神人纹、波折文、网格纹、回形纹等。

四大圈纹是马厂类型彩陶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纹饰,是由马家窑、半山类型的旋纹演变而来,由四大圆圈组成,主要装饰于大型壶、罐的肩腹部。先用红彩带绘四大圆圈,内外绘黑色带圈,圆圈内填以各种各样的几何纹,常见的有网格网线纹、菱格纹、斜方格纹、三角纹、十字纹等。

来源(百家号) 作者(人生五味)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www.majia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