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之根——马家窑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阎建林

2020年6月29日

中华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与人们有一种陌生的距离,总觉得与现代生活比较遥远。它藏在街头巷尾,既鲜活又精彩,是活态文化的见证。临洮是黄河上游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非物质文化异彩纷呈。临洮县文化馆近期将通过微信平台推出全县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旨在宣传、保护、传承非遗项目,开发利用非遗产品,让非遗活起来,走进百姓生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不断的传承和发展。领略民俗之美 传承文化之根。一起走近市级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阎建林。

阎建林,男,甘肃临洮人,1960年出生,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马家窑陶器制作技艺 ,1986年跟随陶器制作技艺艺人李志明(甘肃岷县人)系统学习仿古陶器技术,经过30多年的刻苦钻研,对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类型的陶器,从理论到技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在习古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近年来所制作的仿古陶器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其设计制作的双耳碟口仿古彩陶(套)、双耳颈口仿古彩陶(套)于2015年获得国家设计专利。

马家窑彩陶文化由仰韵文化发展而来,继承了石岭下类型明快的艺术风格,逐渐由简朴变为精细。早期彩陶的主要器形都承袭石岭下类型,仍以盆、钵、碗为主,花纹颜色以较稀的黑色为主。中期的彩陶在器型种类和图案纹样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陶器表面打磨光滑,色彩浓亮如漆。晚期则以黄陶为主,色彩也除了单一的黑色外,有了黑白并用彩绘。总体上来看,特征显明,造型优美,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浓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生动流畅,构图细密严谨,器型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

制作流程:

(1)选土。以洮河流域粘性较大的红土为佳,经过淘洗、搅拌、揉捏等工序备用。

(2)配料制作。将粘土放在陶车上,作为底部,再用泥条盘筑法,用手在陶车上慢轮修整晾晒拍打成型。

(3)陶坯表面打磨上彩。将陶坯的表面打磨后,用黑或黑红色两种颜色绘制图案。

(4)烧制。将绘彩后的陶坯,放入800—1000摄氏度的土窑进行烧制。

(5)出窑作旧。将烧制成功的陶器进行仿古处理,以便再现陶器原始形态。

马家窑彩陶文化由仰韵文化发展而来,继承了石岭下类型明快的艺术风格,逐渐由简朴变为精细。早期彩陶的主要器形都承袭石岭下类型,仍以盆、钵、碗为主,花纹颜色以较稀的黑色为主。中期的彩陶在器型种类和图案纹样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陶器表面打磨光滑,色彩浓亮如漆。晚期则以黄陶为主,色彩也除了单一的黑色外,有了黑白并用彩绘。总体上来看,特征显明,造型优美,花纹绚丽多姿,色彩厚重浓烈,色调单纯明快,用笔生动流畅,构图细密严谨,器型丰富多样,技巧精湛熟练。

彩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七千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彩陶。从此延绵不断的发展沿袭,在边远地区一直延续到现代,马家窑彩陶文化是从仰韶文化发展而来,经历了早、中、晚三个阶段,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完整而有系统的发展历史。

多年来,阎建林不仅将陶器制作技艺传承给儿子阎志强、闫小虎,而且奔走县内多所中小学,义务为学生传授陶器制作技艺,培养了一批批年轻的陶器制作爱好者。同时,每年接待国内外陶器研究者、学者参观数十人,为陶器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来源(临洮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临洮县融媒体中心)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www.majia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