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钧窑瓷器要怎么鉴定识别真假

2019年6月24日

官钧窑所用窑炉炉体平面有近圆形、马蹄型、长方形等几种,钧官窑1号双火膛窑炉,又被称为双汝状火膛长方形窑,是官钧窑典型的窑炉,截至2010年底没有发现相同结构的窑炉。

所用原料一般就地取土,这些原料从矿坑取回,认真挑选,出去杂质,放置在露天料场,通过日晒、雨林、上冻、开化、再日晒、雨林、上冻、开化,反反复复,土料变得酥松,自然酥开成散土状,配制泥料时,根据原料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粉碎,石料用石碾,土料用泥耙。粉碎后的泥料要入池陈腐,陈腐好的泥经过人工杀泥变得水分均匀,软硬一直,才可以使用。

成型坯件经过素烧再上釉,釉料加工用沟碾粉碎,湿法配釉,釉料配置非常严格,氧化铜作为着色剂已经加入釉料。施釉厚薄恰到好处,盘洗圈足内外均施釉,不施釉的足上多涂褐色护胎釉。釉烧过程中,以还原火在1250~1270度之间烧成。

钧官窑的成型工艺十分严谨,除手拉坯、印坯等方法外,还采用了泥板成型制作出方形器物和六角形器物。官钧釉加工时间长,细度高,在施釉时釉层均匀,但易产生前期龟裂而烧成时候形成“蚯蚓走泥纹”。

传世宋钧陈设器的釉有玫瑰紫、海棠红、天蓝、月白等釉色,釉的基本色调在同期民窑器物中都有,但又有不同。民窑器物是在天蓝、月白釉上饰以红色斑块,两种釉色调对比鲜明;而陈设瓷釉的配方与民窑不同,铜红与其他金属氧化物在高温烧成中自然熔融,红中有蓝、蓝中有红,千变万化。

官钧窑瓷具有较高的艺术韵味,它把瓷器特有的自然美、艺术美、造型美、釉色美融为一体。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有免费的知识!

如果你是王健林、马云这样的富豪,你喜欢上了古董可以找小翟这样的经纪人即可。

如果你不是,又痴迷古董,那建议你蕞好亲自学习鉴定知识。很多理论网上都有。

有人说:“艺术品的死穴是赝品”!但如果没有赝品的古玩还有什么玩头?你干脆去国外买奢侈品好了。

有专家说:“现在仿品太逼真了,真假难辨”。废话!这是低估收藏者的智商!你不能辩,并不认为高手不能辩,不能辩,要你专家干什么?养了你们这些只吃饭不干活的蠢驴,真是社会的耻辱!

越难获取的东西越有价值!无限风光在险峰,富贵险中求吗。没有这个本事,就没有发言的权利!

钧窑创始於唐代,历经宋、金至元代,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颜色万紫千红,粉彩异呈。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蕞为出色。

特点:钧瓷釉采用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铜红釉。钧窑釉色大体上分蓝、红两类、具体的可呈现月白、天青、天蓝、葱翠青、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红等。其中,蓝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蓝色较淡的称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淡的称为月白,都具有莹光一般幽雅的蓝色光泽,呈现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

釉色分两种,一曰细平釉,一曰橘皮釉。以烧制色釉“窑变”为其特色。

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它青瓷的另一个特色。

钧釉中的紫色引人注目。它是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刘子芬在《竹园陶说》中说“钧窑器一枚,价值万金┅┅宋时紫色如熟透之葡萄,浓丽无比,紫定、紫钧,其器皆纯色。”

钧釉另一重要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钧窑瓷胎在上釉前先经素烧,上釉又特别厚,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所造成。这种现象在民窑中不多见。

钧窑发展的几个阶段 钧窑主要指位于禹州市北关的宋代钧官窑以及位于神垕镇一带的民窑钧瓷。钧瓷自产生至今,历经千载,几经兴衰。据考古者对古钧窑的发掘考证及文献记载,钧窑有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第一期:宋代初期(960—1100年),钧瓷的生产大部分在神垕一带,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有少量的月白色以及带紫红斑色的。造型多以民间生活使用器皿为主;如:鸡心碗、鸡心罐、鸡心盘、三足炉、折边盘、小罗汉碗等,多为满足釉,露胎处呈芝麻酱色,做工比较规整,并且有一些产品有支钉烧痕,特别是有些产品与后来的“官窑”烧造的产品接近。

第二期:宋中后期间(1101—1126年),此时期为钧窑的鼎盛阶段;釉色以玫瑰紫、海棠红、天蓝、月白等为主、施釉多为里蓝外红,器型大部分以花盆、盆奁、鼓钉洗、出戟尊、花瓶等陈设瓷为主。打破了钧瓷产生以来,以单色釉装饰的界限,产生了“窑变”铜红釉,为以后的艺术釉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期:金元时期,釉色以天蓝、天青、月白为主,也有带红斑的,造型不太规整,质地粗糙,多以民间生活用品为主,施釉不到底,可以用量大质粗概括。

第四期:清末光绪年间,神垕民间艺人卢天福、卢天恩、卢天增三兄弟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对钧瓷进行了恢复,使沉埋地下几百多年之久的钧瓷又萌新生。

钧窑瓷之工艺特点

1、胎的特点 钧窑瓷之坯胎,烧成后呈铁青或香灰色及灰白色,断面粗糙,吸水率低,含铁量在1.5一3.8%,含硅量在61.28一67.14%,含氧化铝量在24.80—28.90%,其化学组成属于北方青瓷之范围。钧窑瓷的施釉则属于一种高硅低铝富磷玻璃液一液分相釉,从而形成钧窑特有的乳光效果。产品烧成温度在1280℃士20℃,釉的膨胀色系数大于坯的膨胀系数,从而形成釉面开片。

2、器型及制作特点 钧窑瓷器传统制作以手拉成型法为主,器型的耳饰和附件多采用手工雕塑和压铸等手法。此种成型方法多制作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盘、碗、炉、瓶等。而钧官窑的成型方法除此种外,多采用打泥饼、对接及印坯等方法,制作的器型多为皇室的陈设用品。如:各种花盆、瓶、出戟尊、鼓钉洗、渣斗等。而现在的钧瓷成型方法,多采用注浆成型及脱坯成型。 钧窑瓷器的造型,民间多以圆型器物为主,而钧官窑则以葵花、菱形、四方形、六方形及圆型为主;品种繁多,造型古朴端庄,浑厚大方,设计巧妙,具有圆润柔和的线条及清晰的艺术特色,再施以凝厚质感内蓝外红的乳光釉,则产生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

3、釉的艺术特点 钧窑瓷器的施釉方法主要有:浸釉、荡釉、漂釉和刷釉。 早期钧釉的装饰多为釉层丰厚、釉质乳浊莹润的天蓝、天青及月白色泽。少量制品施以紫红斑纹后,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钧官窑产品装饰釉色有天蓝、月白、玫瑰红、丁香紫、茄皮紫和红、紫、蓝相间美如彩霞的颜色;器物的底部多施以酱色汁,并刻有数字标号,是配套使用的标记。由于钧官窑制品多为皇宫烧造,所以要求制作规整,釉色变化丰富。

钧窑瓷器常见的釉色: 1、玫瑰紫 色呈玫瑰红,红中透紫,釉质青葱紫酋,红中偏紫。 2、海棠红 釉色呈鲜艳的海棠红色,并且在器物的釉面上形成生动美妙的“窑变”蜡泪流纹。 3、茄皮紫 釉色呈深红,紫色如成熟的茄皮,红中带紫,浓而为古今所艳称。 4、天蓝 一种莹润光亮,雅中有艳的单色“窑变釉”色,呈莹润的天蓝色,有欲看不透之美感,此种乳浊釉内多少开片,有大量小气孔分布,质感强。 5、天青 一种呈天青色釉,肥润莹亮,有雨过天晴之感,釉面多有棕孔分布。 6、月白 一种匀净明亮比天青色浅的乳浊釉,釉质凝厚、釉面有大片纹片、蚯蚓走泥纹及毛孔分布。 7、紫红斑实属一种釉下彩或釉上彩,多施于天蓝、天青、月白之釉下或釉上,烧后在其釉面上呈现出红霞一片,窑变釉基本上属于一种无法固定色泽的乳光釉,釉质乳浊莹润,釉纹深沉多变,釉面有明快的流动感;釉色以红、紫、蓝为基础,熔融交辉,形如流云,灿如晚霞,变化莫测,具有引人胜之艺术魅力。

来源(小古董大世界) 作者(小古董大世界)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www.majia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