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文化的发掘历史和基本分类

2014年4月8日

  1959年在四川巫山大溪发现;

  1974-1977年对湖北宜都红花套的大溪文化遗址大规模发掘;

  1978年以后对湖北枝江关庙山,宜昌中堡岛的大溪文化遗址大规模发掘。

  大溪文化分为连续两个阶段,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晚期为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在大溪遗址墓葬中,死者均埋在氏族公共墓地,头向一般为正南,早期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同时也有俯身葬和侧身葬。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女性墓一般教男性丰富,最多有30余件,有的石镯、镶牙镯,出土时还佩带在死者臂骨上。在几座墓里还发现整条鱼骨和龟甲,以鱼随葬的现象在中国新石器文化中尚属少见。另外,还有以狗为牺牲的。早晚两期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专家们初步认为,大溪文化分为连续两个阶段,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晚期为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

 


 

来源() 作者(佚名)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www.majia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