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嘉峪关11月11日电--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召开

2016年11月11日









人民网嘉峪关11月11日电(高翔 刘海天)马家窑文化堪称世界彩陶文化史上的奇观,成为华夏文明的源流之一。嘉峪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中华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瑰丽多彩的精神财富。马家窑文化如何在嘉峪关大地上生根发芽以及开出灿烂的文明之花,引发了学界人士的广泛兴趣。11月10日上午9点,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嘉峪关市召开,100余位国内专家学者荟萃一堂共襄盛会。

嘉峪关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砚,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兰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林治波先后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志安在开幕式上做了主旨发言。开幕式由嘉峪关市委宣传部长李亦军主持。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孙宏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王仁湘、嘉峪关市副市长何正义等在主席台就座。

王砚在致辞中表示,嘉峪关市贯彻党代会精神,建设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大市、生态文明示范市,正在探讨文化、旅游、商贸、体育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并且从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季旅游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加快城市的发展、转型、升级,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林治波在致辞中认为,习总书记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这对中国文化发展极具意义,应该用这一思想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历史学和考古学。林治波分析说,中国特色的历史学和考古学,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性为立场;以民族性为特征,以中华文化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以无用为大用。

“研究嘉峪关重要历史文化时,就会很容易和马家窑文化联系起来。把视野放得更远、更宽广一些,就会发现嘉峪关不仅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发轫地带,也是东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通道。”王志安在主旨发言中,对于嘉峪关的文化地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王志安指出,远在丝绸之路以前很多年,在“中国之前的中国”,在新时期时代中晚期,丝绸之路一线的道路就以“彩陶之路”的形式,承载起了交流中西方文化的神圣使命。在“彩陶之路”上,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形成了灿烂的彩陶文化。

多年来,王志安潜心于马家窑文化与古羌人文化的研究。“古羌人,是当代中国很多民族远古传说中的‘乡愁’,也即很多族群文化的源头。”根据研究结果,他认为古羌人是如今中国许多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华民族天生是一家。对此观点,国内考古学界和史学界很多专家学者都表示支持。王志安举例说:“羊是羌族的图腾,羌字和姜字就是牧羊儿和牧羊女,美字就是大羊,鲜字就是鱼肉和羊肉的味道,泰字就是羊有水喝、奏字就是羊对着天、秦字就是养羊和种庄稼(倒着的羊)……,可以看出有许多汉字就是由羌人的文化发展而来。”

王志安谈到,考察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文明体系。但是受诸多现实因素影响,这一宏大的话题研究难有实质性的突破。此次会议,在嘉峪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请来了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领域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目的就是为了打通学科限制、地区障碍,贯通古今中外地破解这个学术难题。

发言中,王志安宣布拟申请成立古羌人文化研究会,并诚邀业内同仁关注支持。

根据会议议程,本次研讨会将持续到11日下午,在宣布会议成果后闭幕。

11月9日,与会专家学者受邀考察了嘉峪关市的魏晋墓、火烧沟博物馆、雄关博物馆等文史单位。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万里长城最西端。目前,该市主动升级,积极发展,在努力引进先进项目的同时,把现有行业与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元素进行深度融合,获得了崭新的城市发展活力,带来了更好的城市发展前景。市长王砚提出嘉峪关发展建设“三个一体化”工作思路:一是推动产城一体化发展,二是推进景城一体化建设,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现在,这一思路正在逐渐产生效果。

来源() 作者()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www.majiayao.com)